虎门大桥上的水马有什么用
1、水马,是用于分割路面的塑制壳体障碍物,也就是将一条路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或者多部分的塑料。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结构,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称水马,注:不可充水的木质或铁质可移动障碍物称为拒马),部分水马还有横向的通孔以便通过杆件连接以形成更长的阻挡链或阻挡墙。
2、一般用于道路交通设施,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桥街道路口常见。
虎门大桥红色水马是什么
水马是一种用于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挡的塑制壳体障碍物,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结构,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称水马,注:不可充水的木质或铁质可移动障碍物称为拒马),部分水马还有横向的通孔以便杆件连接以形成更长的阻挡链或阻挡墙。
虎门大桥(Humen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虎门大桥能过绿牌电动货车吗?
绿牌电动货车不能走虎门大桥。
法律分析:不可以。
虎门大桥桥头有禁止货车通行的禁令标志, 蓝牌的货车包含在内,所以是不允许在该路段通行的。虎门大桥(Humen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于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虎门大桥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线路全长15.76千米,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0.2亿元人民币。2020年5月5日下午,虎门大桥发生异常抖动,全桥路段已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通行 ;2020年5月6日,广东交通集团通报,虎门大桥振动系涡振现象,悬索桥结构安全 。经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特定风环境条件下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桥梁涡振现象 。截至2020年5月6日,水马已经撤离,大桥振动幅度已经减弱。虎门大桥桥面已基本恢复常态。
虎门大桥长度多少公里
虎门大桥长度15.76千米。
2020年5月5日下午,虎门大桥发生异常抖动,全桥路段已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通行,2020年5月6日,广东交通集团通报,虎门大桥振动系涡振现象,悬索桥结构安全。经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特定风环境条件下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桥梁涡振现象。
截至2020年5月6日,水马已经撤离,大桥振动幅度已经减弱。虎门大桥桥面已基本恢复常态。截至2020年5月7日,虎门大桥仍有轻微振动,暂未确定恢复通行的时间,管养单位已准备对桥梁组织大修。5月7日16时30分开始,虎门大桥通航水域恢复通航。2020年5月15日9时,虎门大桥恢复通车。
桥梁介绍:
虎门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与东莞市虎门镇之间,主桥横跨珠江狮子洋水域,北距上游虎门二桥约10千米、南距下游深中通道约30千米。大桥东起珠江东岸东莞市虎门镇威远山,向西依次经过大石吓山谷、珠江干流上的虎门水道、上横档岛和蒲州水道,止于珠江西岸广州市南沙街道南北台,向西经深湾水库后延伸至飞沙角山。
截至2018年12月,虎门大桥全路段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地区联络线的主体部分。虎门大桥线路起于东莞市太平立交,接京港澳高速公路兼沈海高速公路东莞段,沿途向西下穿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止于广州市南沙立交,通过大涌桥西延至广州市坦尾立交,接广澳高速公路广州段。
耗资30亿的虎门大桥成“堵车胜地”,一到节假日寸步难行,为何如此堵?
投资30亿的虎门大桥成“堵车胜地”,其实不怪虎门大桥。虎门大桥本身也不愿意这么堵,背上“堵车胜地”的骂名。这样堵,其实最辛苦的是虎门大桥。这次的全民关注的“涡振事件”,尽管专家强调,主要原因是水马改变了虎门大桥的气流外形,但我觉得,这次事件和虎门大桥长期堵车,超负荷运作,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虎门大桥之堵车,可谓全国闻名,每逢节假日,虎门大桥必然大堵。很多时候,计划途径虎门大桥回家过节假日的人,都会在桥上或者桥下过节,然后返程上班。现实就是这么魔幻!这几年,关于虎门大堵车的段子,实在太多了。至于平时的小堵车,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很多经常往返虎门大桥的人,平时如果不塞一下,都不习惯了。

虎门大桥现在之所以这么堵,有很多的原因。总得来讲,原因大概有三:要么是当时的设计虎门大桥时,没有预见到中国的汽车会爆炸性增长。要么是当时的预算不够,尽管知道中国的汽车会增长得很厉害,但苦于没钱,只能看菜吃饭,先修了将就用,以后再想办法,修个虎门二桥、虎门三桥,或者海底隧道什么的。要么是当时的技术不足以支持修建更大的桥。

虎门大桥修建的时候,对于未来的车流量,肯定是有过严谨的预测的,预留了很大的通车潜力。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测。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的时候,日均通车1.84万车次,不到虎门大桥设计标准8万车次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虎门大桥,一开始就已经预留了4倍的潜力。问题是,现在虎门大桥日均通车量最高已达17万车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虎门大桥设计的通车量,想不堵车,真的很难。

另外,我估计钱也是个问题。虎门大桥动工于1992年,正式通车是1997年。那个时候30亿的投资,绝对是一笔巨款。这让虎门大桥的筹建,一波三折,股东几经转换。当年,相关部门为了筹集这笔款项,算得上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年虎门大桥也许想修建的更大更加宽,但苦于资金不够,只能修这么大。

也许,技术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我泱泱大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可谓无桥不建,无路不修,无洞不挖。但当年,我们国家的基建事业,才刚刚起步,技术、装备、人才都严重缺乏,修建一座类似于虎门大桥一样规模的悬索桥,已经是极限。在各个方面的制约之下,虎门大桥只能建造成这个样子。

其实,现在国家的很多路桥都存在虎门大桥一样的问题——满足不了车辆通行的需求。如果我们有心,经常可以发现很多路桥都在扩建。譬如广东的广珠公路(105国道),很大过江桥,都在旧桥的边上建设了一座新桥,然后把旧桥改成单向车道,新桥作为对向的单向车道来使用。这些变化,恰恰证明了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以后,珠江口的过江大桥,会越来越多,改善虎门大桥拥堵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