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气候成因?
1、喜马拉雅山脉的气候
喜马拉雅山脉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不仅山脉的南侧与北侧、东段与西段的气候不同,而且垂直变化明显。2、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气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气候的影响:1、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从而使我国西部地区,以及中亚地区形成了现在的干旱气候。2、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深入亚洲的腹地,从而在亚洲内部形成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3、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在哪个国家
1、喜马拉雅山在哪 喜马拉雅山地理位置2、喜马拉雅山在哪个省?3、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哪个省4、喜马拉雅山高度多少米5、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喜马拉雅山在哪 喜马拉雅山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南缘。
分布于中国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家。在喜马拉雅山中部的北坡喜马拉雅山,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宏伟多样的冰塔。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喜马拉雅山,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格玛央宗冰川。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喜马拉雅山,是人类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
南坡从海拔2000多米的山谷上升到海拔8000多米的山峰。山谷水平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但自然景象变化迅速:下部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茂盛,形成常绿阔叶林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耐寒的针叶树逐渐增多,2000m以上的针叶树为针叶林带;再往上,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灌木取代喜马拉雅山了森林,出现了灌木带。4500米以上为高寒草甸带;500米以上是高寒荒漠区;更高处是高山的永久雪带。
喜马拉雅山在哪个省?
喜马拉雅山部分在西藏。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喜马拉雅山,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喜马拉雅山,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扩展资料
1、喜马拉雅山脉由19条主要河流排水,其中以印度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为最大,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千米的山地汇水面积。在其他河流中,有5条属于印度河水系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拉维河,贝阿斯河,以及苏特莱杰河总汇水面积约为132090平方公里;
9条属于恒河水系恒河、亚穆纳河、拉姆甘加河、卡利河(Kali,萨尔达河)、卡尔纳利河、拉普提河、根德格河、巴格马蒂河,以及戈西河疏泄另外21756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还有3条河属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蒂斯塔河、赖达克河,以及马纳斯河疏泄18389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
2、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到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3、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具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印度已经得到密集利用。一项浩大的多用途工程坐落在外喜马拉雅山脉的苏特莱杰河上的巴克拉-楠加尔(Bhakra-Nangal,1963年竣工),
水库蓄水能力约为100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50兆瓦。此外,戈西、根德格(纳拉亚尼)和贾尔达卡这3条喜马拉雅山脉河流也已经为印度所利用,向尼泊尔和不丹供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哪个省
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邻国境内。
喜马拉雅山山系是一条巨大的国际性山系,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邻国境内,其中大喜马拉雅多位于中国与南部邻国的交界处,大部分地段以主脊为界,在上述横穿山系的深切河谷内和东段地区可达喜马拉雅山南坡。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资源
关于喜马拉雅山山系动物资源,中国境内以中、东段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陈塘、樟木、吉隆、拉吾寺、错那至墨脱一带森林繁茂,野生动物最为丰富,产有珍贵种类长尾叶猴、喜马拉雅獭、喜马拉雅塔尔羊,为山地特有种。此外还有红斑羚、斑羚、小爪水獭、金猫、豹猫、鬣羚、赤鹿、丛林猫、青融、豪猪、锡金松田鼠、灰胶鼠等。
喜马拉雅山北翼海拔较高,哺乳动物以最适应严寒干旱气候的种类占优势,在大、中型有蹄类动物中,藏野驴、藏原羚为草原景观的重要代表,特别是在湖泊四周牧草丰富的地方,数量颇多。但这里藏野驴和藏原羚结群头数远少于羌塘高原。总的来说,中国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仍比较丰富。鸟类和哺乳类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合计有83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高度多少米
喜马拉雅山脉的平均海拔在7000米以上,其中珠穆朗玛峰最高,为8848.86米。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它近东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千米—300千米间。喜马拉雅山脉拥有多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其中超过7000米的山峰多达110个。
喜马拉雅山山系两侧地势不对称。北侧为地势开阔的高原面和若干宽谷盆地,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500米—5200米间,地势向北和向东倾斜。南侧,地势急剧下降到海拔3500米—3000米以下,呈现出雄伟壮观的高山深谷地貌。
喜马拉雅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1、地震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在喜马拉雅山山系南缘和东、西边沿及其邻近地带活动强烈,超过7级、8级地震常见。19世纪初以来到1990年底止,在中国境内及其边沿地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有近30次,其中有7次超过7级。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喜马拉雅山山系灾害中分布面积广、数量巨大、危害强烈的一种。喜马拉雅山山系泥石流按其成因有冰川泥石流(包括积雪消融泥石流、冰雪融水泥石流,冰雪雨水泥石流和雪崩泥石流),冰湖溃决泥石流和雨(中到大雨)水泥石流3种。
3、崩塌滑坡
喜马拉雅山山系具有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表切割剧烈和岩层破碎等地质地貌环境,这些孕育了崩塌和滑坡的形成。特别在谷深坡陡的河谷中,十分有利河谷谷坡崩塌,滑坡的形成,致使这类山地灾害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分布十分普遍。
喜马拉雅山在哪里?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宽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扩展资料:
旅游景点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地处中尼边境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周围自然环境很美,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樟木地属亚热带,气候潮湿,风景宜人。镇里车水马龙,能看到不少印度、尼泊尔等地的舶来品,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来往往。
羊卓雍湖
羊卓雍湖誉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浪卡子和贡嘎县境内,当您越过海拔4998米的岗巴拉山口,群山环抱中碧玉般的羊卓雍湖便展现眼前,一览无遗。湖面海拔4000多米,面积630平方公里,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
博卡拉
博卡拉谷地在博卡拉市区北边,地势渐高,喜马拉雅山脉犹如屏障横亘天边,连绵不断的雪峰矗立天的边缘。鱼尾峰、安娜普纳峰等数座雪山距博卡拉市区最近的距离为三十多公里,当地最佳观赏位置是沙拉阔,海拔1500米,市区北面五公里的一处小山头,那里有不同地点的观景台,供游人观看雪山日出日落奇壮之景。
其次是位于费瓦湖南面的和平塔山,山顶建有一佛教白塔,成博卡拉一处标志。上到山顶,可居高临下观赏博卡拉市区景观、费瓦湖全貌,还可以观看雪山日出日落景观,只是爬山要费些力气。
攀登历史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到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2008年5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祥云,被中国健儿带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山峰(海拔8844.43米)。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站。
参考资料:喜马拉雅山脉_百度百科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喜马拉雅山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从自然条件方面,说说这一产业适合发展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因属于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具体来讲应该是高寒牧场。因为那里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寒、缺氧、低气压。藏绵羊藏山羊牦牛这样的畜种已经适合了这种环境。发展的农业是河谷农业,比如说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可以利用雪山冰川的融水和黄河源头作为灌溉水源。而且由于谷地地势低,气温较低,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很有利于种植小麦青稞。
由此,喜马拉雅山形成了有特色的畜牧业。
世所罕见!西藏日喀则奇林峡,喜马拉雅山下的惊世地裂,震撼人心
站在巍峨的高山上,可以一览众山小。渡过滔滔的大江大河,能够感受水的威力。然而面对难得一见的大地裂痕,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景观不是随处可见,在西藏日喀则定结县就有一处诡异壮观的奇林峡大峡谷,值得一看。
奇林峡大峡谷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定结湿地的东南边缘。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原本平坦的地面突然断裂开来,巨大的地沟内是一根根高耸如林的沙土柱,成群排列,千姿百态,壮观奇美。
从日喀则驱车出发,走G318到岗巴县,再沿边境最近的219线,全程近3.5个小时200公里,就到了一个叫姆村的藏族村寨。这里是奇林峡的入口,再走10公里的盘山路,原本平坦的地面就突然凹了下去。峡谷长约15公里,宽约100-200米,深度达200米。而峡谷里土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磐石擎天,壁立万仞,堪称大自然的奇观。
站在峡谷边,真的感觉自己好渺小,也不禁感叹时间和流水的力量。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北麓脚下的奇观,经历了几千万年冰川雪水的冲刷,原本面貌已经不见。奇特的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以这种绝无仅有的形式,隐藏在青藏高原大地深处,如果不是走近它,真的很难被人们发现。虽不能靠近抚摸,但风姿各异的存在,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峡谷,犹如洪荒时代的地裂,从喜马拉雅山北麓一直撕裂到定结湿地。它的成因见证了时间和流水的力量,喜马拉雅山脉每年七八月融化的雪水,汇集成一条河流,经过几十万年的冲刷、切割,导致其边坡产生“卸荷裂缝”,河水再沿着这些裂缝继续侵蚀,就形成了这道大峡谷和千姿百态的峡谷土林。
它被喜马拉雅北麓的定结湿地紧紧的包裹着,成了一处秘而不宣的神秘之地。峡谷里耸立的土柱才是这里真正的传奇,它们错落纠结的生长在谷底,或站队昂首,或严峻独立,或成排成列,一种蔑视天地的气势令人生畏。
在我国的云南元谋、西藏札达也有类似的土林景观,不过它们都发育在盆地,而奇林峡却是在高原上被雪水冲刷了几十万年的河谷里,世所罕见,鲜为人知,近年才被自驾爱好者无意间发现。
这里的土林千姿百态,堪称天趣,峡谷的崖壁上许多土柱,如匠人刀刻般形成了无数生动的罗汉,凝神静气,仿佛在禅悟天机。又像一幅幅立体的唐卡,隐于雪山之下,构成了这雪域高原上的秘境。
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发出惊叹,那千姿百态的土林,仿佛让人进入了另一个星球。"此景只因“外星”有,哪得人间几回闻。"这里的土林,有的似宝剑出鞘,直指苍穹;有的如勇士威猛,蓄势待发;有的如婀娜少女,翘首以盼;有得如圣象天门,一步登天……丰富多彩,令人惊叹。
在奇林峡里,每一座土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座土林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它们都好似附有灵魂的智者,将远古的故事给我们诉说。而这条巨大的峡谷,就像一座巨大的神殿,传播着旷世的梵音,拯救着每一个迷失的人。
峡谷底部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流淌着一条河,那是喜马拉雅山融化的雪水。我们想深入谷底一探究竟,奈何谷深无路,只能作罢。从航拍镜头里看到,这条峡谷从喜马拉雅北麓,一路向北延展,由深及浅,最终如草蛇灰线,在定结湿地草原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地人传说曾经发生过战争。这峰林想必是道天然屏障,远看是川,近看才会发现是条峡谷,是个隐蔽的好地方。同时在这样的地方开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据说有人曾经在这里发现了古代的铠甲残片,展开你的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这里厮杀呢?
当峡谷在定结湿地蔓延消失后,雪山融水顺着谷底流下来,形成了一片冲积扇湿地,也造就了一处在贫瘠的高原上绝佳的生存之地。此时一座典型的藏式村庄出现了,这就是姆村,它被油菜花包围着,与蓝天、白云、雪山构成了一幅唯美的油画。
姆村是一座藏族村落,村民们相信奇林峡有种神秘的力量,能给他们带来安详和勇气。这里经幡飘飘,白云片片,安静又祥和。据当地人介绍,景区很早以前交通不便,能欣赏到的人少之又少。后来一位在西藏做 旅游 的江苏老板投资2000万,修路修栈道,才让这个绝色景观更多地为人所知,同时也作为扶贫项目带动了村里人的增收。
小贴士: 奇林峡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琼孜乡姆村,处于尼泊尔、印度边境。站在景区的观景台,可以近观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1、如果自驾去奇林峡景区,需要办理日喀则地区的边防证,跟团的话旅行 社会 在拉萨统一办理边防证;
2、因为环境保护,自驾车不允许开进景区。统一乘坐景区区间车;
3、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9:00;
4、门票信息:80元,区间车60元;
5、游玩时间:建议游玩2-3小时;
交通:
这里属于珠峰保护区,距离日喀则200公里,车程3.5小时,距离珠峰大本营260公里。距离岗巴县45公里,距离定结县85公里。
从姆村到奇林峡10公里路程,有新修的扶贫公路。不过为了保护环境,自驾车不能开进景区,需要统一换乘景区区间车。
如此场面浩大的自然风景,不是电影中的特效,来身临其境感受它的与众不同吧。关注路灯摄影,一起看世界。
喜玛雅拉山南坡的乞朋拉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原因是
大因素:北部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湿润空气在南坡被迫抬升,凝结成大量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这里的6~9月降雨显著增多。
其中的小因素:
卡西丘陵,长约250千米,海拔约1500米,东端和缅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直到10月,西南季风消退以后,降雨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