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为什么赦免朴瑾惠
1. 文在寅为何赦免朴瑾惠在2019年9月16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对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进行特赦。这次特赦对朴瑾惠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她因涉嫌营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罪名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和180亿韩元的罚款。为什么文在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2. 特赦决定产生的背景
文在寅公布特赦决定之前,朴瑾惠进行了多次写信请求特赦。同时,文在寅的民调支持率下降,有人认为进行特赦会有助于提升支持率。此外,特赦对朝鲜问题也可能有影响,因为文在寅一直致力于推动与朝鲜的和平谈判。
3. 特赦决定引起的争议
朴瑾惠的特赦令引起了很多争议。反对者认为特赦会削弱韩国司法体系的独立性,使其不受政治影响。此外,特赦也被视为对民主的攻击,因为它可以被解释为给予前总统朴槿惠一种特权 - 这与韩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历史相矛盾。
4. 特赦对文在寅政府的影响
特赦可能对文在寅的政府产生长期影响。一方面,特赦可能会导致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因为这更容易被视为一种政治交易而非真正的合法措施。另一方面,特赦也可能会加速韩国的政治分裂。
5. 特赦后的局势变化
特赦出台后,韩国政治气氛紧张。在特赦决定公布的当天,反对派向青瓦台抗议,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摩擦。此外,韩国国会正在就特赦决定进行审查和辩论。特赦引起的影响仍在持续中。
6. 结论
文在寅为何赦免朴瑾惠?答案并不简单,并且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虽然特赦决定引起了大量争议,但必须优先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我们希望韩国能越来越强大,并为其民众创造更多的机会。
文在寅当选韩总统曾惜败朴槿惠?文在寅会放过朴槿惠吗
不用他出面,现在棒子国国民都在讨伐朴槿惠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朴槿惠东山再起,文在寅很无奈,退让了吗?



很多人都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位就是韩国总统的职位,因为韩国总统的淘汰率是很高的,而且这些被淘汰的总统,最后也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有的在牢房中过完了自己的下半生,有的直接被处死,还有的一直被法庭传唤,很多人都觉得韩国总统很可怜,但是每次也都会出现,很多人为了竞争这个职位,而进行了很多的努力,这也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要说现如今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韩国的历史上,虽然不是在未时间最长的总统,但是从目前可以看出,他的上位也是在韩国最紧张的时候,至于文在寅是否打破韩国总统在位时间最长纪录,这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有消息报道,韩国的现任总统和前任总统朴槿惠存在权利之争,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状况,是因为韩国现任的总统文在寅,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道前任总统朴槿惠是因为亲信的干政,以及后来被调查有一些受贿案件相关,所以被判收监但是朴槿惠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这一点案件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的国家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之初,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朴槿惠是一个嫁给国家的人,她把自己的整个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也可以看出,她如此爱自己的国家,又怎么会做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情了?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当文在寅上台之后,还是对朴槿惠动手了,我们都知道,在文在寅上台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文在寅处处对朴槿惠的案子下手,不管是调查韩国的财阀三星,迫使对方向国民道歉,还是在整顿前总统朴槿惠相关的案件上面,也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这足以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怕朴槿惠的势力得到死灰复燃。其实文在寅担心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在法庭审判朴槿惠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了朴槿惠的反对,每当审判朴槿惠的时候,她大多是以缺席现场,除了这样表示反对,其余的大多时间,朴槿惠也都保持着沉默,这不仅是在抗议法庭对自己的不公,其实也是在抗议文在寅对自己的过分打压,所以文在寅的行动,就是让朴槿惠的势力得不到复发。

而之后也有媒体透露,最终法院审判朴槿惠的结果是,判处她有期徒刑35年之久,现如今已经68岁的朴槿惠,如果罪名真的成立的话,那她的后半身可能真的要在牢房中度过了。可能这就是韩国现在的状况,不仅仅是做一个总统的悲伤,更是作为一个小国家,政治上的悲哀,弱国无外交,韩国的政治体系,直接导致了这一连串悲剧的产生。
青瓦台魔咒降临!文在寅不适合担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知法犯法吗?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市中心3日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韩国总统文在寅下台、法务部部长曹国辞职。报道称,警方没有正式统计参加集会的人数,但从首尔光化门广场到首尔广场的1.3公里区间往返11-12个车道和广场,都被集会人群彻底覆盖。

《朝鲜日报》称,光化门、钟路一带的商人们表示:“(参与集会的)人非常多,几乎与两年前弹劾(朴槿惠)事件当时相差无几。”崔顺实干政门集会顶峰发生在2016年12月3日,警方推算当时的集会参加人数达32万。
报道介绍说,3日首尔市中心一带各区间申报集会的名义人有保守团体联盟“文在寅下台泛国民斗争本部”、自由韩国党、我们共和党等。但报道同时表示,与上述团体无关的大批韩国市民也涌上街头,其中听到最多的口号内容是:“审判文政府,曹国辞职。”
36岁的京畿道盆唐公司职员金孝镇(音译)说:“曹国部长的疑惑被证实为事实,执政势力全部对此充耳不闻,还大言不惭,我对此感到十分愤怒,和妻子一起来参加集会。”61岁的汝矣岛企业家朴某则表示:“装得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腐败行为接连被曝出,(文在寅)总统不该对调查机关施压,而是应该撤回人事任命并向国民道歉”,“公休日本打算和妻子在家休息,但越想越觉得他们厚颜无耻,刚好聚集了这么多人,就自己一个人跑来了。”
此外,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当晚也在钟路区大学路举行了首次联合集会。
对于3日在首尔光化门广场举行的泛保守阵营大规模集会,青瓦台并未表明立场。青瓦台相关人士只是表示:“正在密切关注集会情况。” 但在几天前,青瓦台9月28日在首尔瑞草洞举行的支持法务部长官曹国的集会时曾表示:“很多人一下子就聚集了起来,这是应该非常严肃对待的部分,这从侧面证明了人们对检察机关改革的渴望。”

“曹国辞职”“曹国是罪人”……近段时间以来,一场围绕韩国法务部长曹国的“大战”在首尔地方检察厅大楼前上演,大批韩国民众举行集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截至目前,这场“战争”已经超越了韩国的朝野政治圈,在各个阶层发酵,将韩国社会一分为二。
现年54岁的曹国曾是首尔大学教授,2017年出任总统府青瓦台民政首席秘书,被舆论视为文在寅的心腹。但近来,有韩媒披露称,曹国女儿入学涉嫌伪造文书、家人涉嫌投资私募基金避税等,掀起巨大舆论风波。不过9月初文在寅仍力排众议,坚持任命曹国担任法务部长。9月23日,韩国检方曾突击搜查曹国位于首尔的私宅,并带走了电脑硬盘、文件资料等证据。
关于“曹国事件”的最新消息是:韩国检方针对曹国胞弟已提请批捕。
韩联社称,韩国检方4日为调查曹国家人运营的“熊东学院”所牵涉的非法案件,针对曹国胞弟曹某提请批捕。检方3日传讯曹国夫人,次日又针对其胞弟提请批捕,进一步锁定对曹国家人的办案范围。首尔中央地方法院4日表示,以涉嫌渎职、销毁证据等针对曹某提请批捕。曹某被质疑以虚假材料取得工程款债权,与学校法人相关人士打假官司。
报道还称,熊东学院是曹国的先父和母亲先后作为理事长运营的学校法人,位于庆尚南道。曹某夫妇2006年和2017年与熊东学院进行的工程款债权诉讼中,两次胜诉获得100亿韩元规模的债权。有人质疑,熊东学院在诉讼中未加辩论而败诉,这是在与曹国家人打假官司,挪用法人财产的行为。曹某也被指控在聘用熊东学院教师的过程中,接受2名求职者家长各1亿韩元的贿赂作为录用的代价。曹某2006年担任熊东学院理事。警方在调查曹某与熊东学院打假官司和录用开小灶案件中发现曹某有毁灭证据之虞,由此决定提请批捕。

“被曹国分裂的大韩民国”“被曹国毁了的国家”,《韩国经济》等媒体此前曾这样描述“曹国事件”给韩国造成的影响。《韩国经济》认为,“曹国事件”已经超越了朝野政治圈的对决,引发了极端社会分裂现象。
而面对示威者最新提出的“弹劾文在寅”口号,《朝鲜日报》提到,在2017年总统候选人时期,文在寅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面对“如果国民聚集起来要求文在寅下台,你会怎么做?”的提问,文在寅这样回答道:“我会努力站在市民面前进行最后讨论,并说服他们。”

朴槿惠父亲追悼会开始前文在寅所送花圈被人撤掉是真的吗?
10月26日,朴槿惠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逝世38周年追悼会在首尔国立显忠院举行。韩媒称,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也为追悼会送来了花圈,不过因为“不受欢迎”,当即上演了一段小插曲。

花圈最终被摆到朴正熙墓地前方。
据韩国《中央日报》26日报道,文在寅所送花圈一开始摆在朴正熙墓地前方。但时隔不久,花圈被人意外撤掉。追悼会正式开始时,花圈又再次出现在墓地前。显忠院工作人员解释称,因为担心朴槿惠支持者损坏花圈,所以采取了临时措施。
一位参与开除朴槿惠党籍的人士遭到驱逐。
报道称,同样“不受欢迎”的还有一位朴槿惠所在政党的人员,他因参与开除朴槿惠党籍遭到驱逐。当天自由韩国党革新委员会委员长柳锡春到达追悼会现场后,立即被10余名朴槿惠铁粉团团包围。有群众怒斥道:“是你弄死了朴槿惠!”。柳锡春最后在警察保护下才离开现场。
当天举行的追悼会,共有2200余人参加,包括朴槿惠的妹妹朴槿令、妹夫申东旭以及韩国前国务总理郑烘原等。

朴槿令含泪称赞姐姐是“最伟大的总统”。
朴槿惠与妹妹朴槿令之间长期不和。不过,意外的是,朴槿令在当天的追悼会上,不仅主动提及朴槿惠,还含泪称赞姐姐是“最伟大的总统”。她断言,“未来民族历史的法庭将判朴槿惠前总统无罪。”据了解,朴槿惠与妹妹朴槿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系疏远。朴槿惠曾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还将妹夫送进监狱;而朴槿令则在政治上与朴槿惠公开唱反调。
朴正熙执政18年间,韩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不少韩国人肯定他帮助国家走出朝鲜战争的疮痍,为日后“汉江奇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也因铁腕统治、镇压反对派而饱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