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与后朦胧诗的特点各是什么?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的特点是什么?

baihua 12 0

朦胧诗与后朦胧诗的特点各是什么?

朦胧诗之所以被称之为“朦胧”,是因为诗人们敢于越出或抛弃当时主流化语言的“明白模式”而自行其是,采用属于诗自身的总体方式,所以引起一片惊呼:“太古怪了,看不明白”。凭心而论,这些诗的语言在今天看来并不一定朦胧,不过就是正常的诗语言,讲求暗示、多义、隐喻等诗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相对于以往诗歌贫乏的修辞手段,朦胧诗在重新构成词句方面提供了颇为繁丽纵横的景观。诗人将非诗的陈述性语言、消息性语言剔除,追求一种具体性、构成性语言。但朦胧诗的语言并不是完美的。
  分析朦胧诗的语言,可以看出它们是易感的。这可能与这代人的生命履历有关。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变迁,都被他们写成诗,诗中充满着狂飙突进的青春气息,这种诗很容易打动读者。“我情感的三角梅啊/宁可生生灭灭/回到你风风雨雨的山坡/不要在花瓶上摇曳/我天性中的野天鹅啊/你即使负着枪伤/也要横越无遮拦的冬天/不要留恋带栏杆的春色。”(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这样的诗句,应当说是出色的,但又不无流弊,它带动了一大批易感的诗人,作者为了激情而沉迷在激情中。当生活变的平庸时,诗人只能神经质地折磨自己,力求折磨出浓酽的感情来。为童年的某支歌谣而流泪,为大地的一道裂缝而感伤,不再忠实与人生经验的深层。

朦胧诗派的特点?朦胧诗的特点是什么?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朦胧诗代表作品及鉴赏

朦胧诗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诗歌形式,它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朦胧诗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2.《牛》——舒婷

3.《蝴蝶》——席慕容

4.《浪淘沙·北戴河》——舒婷

5.《黄鹤楼》——高启

这些作品都具有朦胧诗的特点,即语言艺术性强,形式多样,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它们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朦胧诗的鉴赏

朦胧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诗歌形式,它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下是朦胧诗的鉴赏步骤:

1.理解诗歌的意境

朦胧诗的意境通常比较深远,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在阅读朦胧诗时,读者需要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等方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2.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性

朦胧诗的语言艺术性非常强,需要读者仔细分析。在阅读朦胧诗时,读者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押韵、修辞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

3.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朦胧诗的主题和意义比较深刻,需要读者仔细探究。在阅读朦胧诗时,读者需要通过诗歌的情感、意象、符号等方面,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感受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结尾

朦胧诗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诗歌形式,它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朦胧诗的代表作品包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牛》、《蝴蝶》、《浪淘沙·北戴河》、《黄鹤楼》等。在鉴赏朦胧诗时,读者需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性,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朦胧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感受到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的朦胧诗代表人物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的朦胧诗代表人物有芒克、梁小斌、北岛、舒婷、江河、顾城等。

朦胧诗与后朦胧诗的特点各是什么?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图片-百花生活百科知识分享

朦胧诗区别于以往诗歌艺术流派的最大特点,是其大量地将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架构进行剖析展露,将其作为诗歌主要的表现对象。

而之所以将这一类诗歌称为朦胧诗,将这些不断尝试创作这类诗歌的诗人称为朦胧诗人,是因为诗人们在其诗歌创作中频繁地运用象征、暗喻、通感、意象、比喻等艺术手法,注重创造诗歌的意象,将自身的情思愁绪抽象提炼,再灌注到各种意象上,最终给读者营造出了主题若隐若现,氛围忽明忽暗,意象隐隐约约的复杂难言的感受。

朦胧诗与后朦胧诗的特点各是什么?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的特点是什么?-第2张图片-百花生活百科知识分享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朦胧诗"在审美艺术特征上,体现了哪些新的美学追求

【简述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①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②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③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④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