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瘦马全诗 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全诗(“古道西风瘦马”全诗的内容是什么?)

baihua 27 0

古道西风瘦马全诗 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全诗

1、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古道西风瘦马”全诗的内容是什么?

出自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如下: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释诗意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和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树木饱经风霜,几历沧桑的萧疏、凄凉的状态,从而透视出结句“断肠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昏鸦”的“昏”字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与这温恬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这里的“小”,并不是实写桥的大小,而是就视觉形象而言的“小”。“流水”只写水动而未闻水声,也是因水远之故。从构图上讲,“流水”又恰与“小桥”动静相对,动静相生,无声之动更显其静。“人家”一语,用得极妙,由于距离极远,又在黄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烟袅绕才告诉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这一句全为远视所见,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瘦马”一词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秋高草长的时日刚刚过去,按理马是不该“瘦”的,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写马旨在托人,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前面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古道西风瘦马全诗 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全诗(“古道西风瘦马”全诗的内容是什么?)-第1张图片-百花生活百科知识分享

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用一组大远景加一组空镜头来表现吗?

可以。

秋思马致远的写景角度是:

枯藤老树昏鸦。(远景—推镜头到近景)。

小桥流水人家。(远景—推镜头到近景)。

古道西风瘦马。(远景—推镜头到近景)。

夕阳西下,(长镜头,全景)断肠人在天涯。(全景—特写)。

请问有首古诗词中有句:古道西风瘦马。麻烦哪位博学者告知全诗和作者的名号,谢啦!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第一次读马致远的《秋思》,大概是在高中二年级。这首小令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却把一幅幽远的秋原景色、一个寂寞的旅人情怀,跃然于读者眼前,着实令我感慨。

  开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纯粹写景。短短十二个字,却容纳了六种景观,且景观递进,天然无逢,非常人可为。马致远活生生地把让一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背景突现在读者面前:看,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几点寒鸦;地上一曲清溪,溪上架着小桥。不远处便是数椽幽静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是只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景物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至此,小令已经不是单纯地写景了,“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这幅画面的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结句“断肠人在天涯”才点出旅人的情怀。秋天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能不想到故乡的人吗?瞻望漫长的前路,面对此情此景,引起悠悠哀愁也在必然。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就含蓄着这许多意思,这首《秋思》写得如此自然、精炼,堪称元曲精品中的精品。
《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1。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1,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