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和福寿螺的区别有哪些
螺是大家都爱吃的食物,特别是在夏天,麻辣的螺配上冰凉的啤酒可谓是人间美味。但是大家知道自己所吃的螺的品种吗?到底是田螺还是福寿螺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田螺和福寿螺的区别吧。
1、颜色不同:福寿螺的外观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其颜色比田螺要浅,田螺在外观颜色呈现出青褐色。福寿螺的肉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为青褐色。在食用时,福寿螺的卵呈红色。
2、椎尾及螺盖不同:田螺和福寿螺在形状上是有所差异的,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且其椎尾长而尖(尾巴长头小),福寿螺螺盖则偏扁,其椎尾则平而短促(尾巴短头大),福寿螺的个头普遍偏大,田螺的个头较小。
3、繁殖方式不同:福寿螺产卵,田螺产崽。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惊人的繁殖力和极快的生长速度,现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普遍危害成灾,该螺对水生作物具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特点,直接危害是直接取食作物幼苗,造成少苗或断苗,间接危害是取食的伤口成为多种病菌入侵的通道,诱发各种病害发生和流行。
田螺又名田中螺、黄螺,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池塘和水田的泥沙中,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水生植物的叶汁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注意:田螺虽然好吃,一定要注意要煮透了,无论田螺还是福寿螺,其体内都是有寄生虫的。
田螺与福寿螺的区别是啥
主要区别个袭闹头和生长速冲禅衡度。别的几乎一样没什么区别。田螺生长速度慢个头小不适合养殖。福寿螺相反,而散做且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合食用。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 亚马逊河属于外来物种。
田螺中国土著居民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福寿螺能吃吗,吃了会怎样?
福寿螺不能吃。
2006年,当时北京一家很火的川菜馆,推出一道菜:凉拌螺肉。用的就是福寿螺,按规定要在沸水里煮20分钟,厨师只煮了3~5分钟。160多人吃了这道菜后,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此事轰动全国,那家餐馆最后损失了2300多万元。
福寿螺能不能寄生在植物上?
福寿螺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space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福寿螺尾部短平,而田螺尾部较尖,这两种螺哪一种能吃?
随着气温的升高,江苏分布广泛的福寿蜗已进入繁殖高峰期。福寿蜗的外观很容易与田螺混淆。福寿蜗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主要危害是传播寄生虫病,危害农作物,影响生态平衡。它已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最有害的外来物种。从外表上看,福寿蜗通常比蜗牛大得多,颜色是黄色。尾巴短而平,壳薄而脆,田螺尾巴长而尖。当我们误食福寿蜗,尤其是未经彻底处理的福寿蜗,有未被完全杀死的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四处传播,甚至影响大脑,导致非常严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