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内涵都有什么?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baihua 8 0

长征精神的内涵都有什么?

1、突出重围:

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瑞金。

长征精神的内涵都有什么?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第1张图片-百花生活百科知识分享

2、绚丽之梦: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3、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4、路在何方:

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5、山河苍茫:

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6、橘子红了: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7、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8、恭贺新年: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9、夜郎之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残阳如血:

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

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

11、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12、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13、喜极之泪: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

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14、黑暗时刻:

1935年8月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15、北斗高悬:

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16、天高云淡: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17、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18、江山多娇: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王树增所著的《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重要关键。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精神。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简答题

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如下:
1、学习和教育:通过学习长征历史,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教育和培训中,使更多人了解并传承长征精神。
2、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培养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传承创新:在继承长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的内涵,使其与时俱进。

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弘扬长征精神?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要需要甘 奉献的精神,同样需要弘扬长征精神。少年性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

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感悟1300字

思路:先写长征对祖国的重要意义,然后写长征精神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启示,然后讲述长征过程中的小故事,点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用毛泽东的名句结束全文,生化主题。

长征精神: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