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历年最佳影片剧情好看的电影
第1届(1929)《翼》第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
第3届(1931)《西线无战事》
第4届(1932)《壮志千秋》
第5届(1933)《大饭店》
第6届(1934)《乱世春秋》
第7届(1935)《一夜风流》
第8届(1936)《叛舰喋血记》
第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
第10届(1938)《佐拉传》
第11届(1939)《浮生如梦》
第12届(1940)《乱世佳人》
第13届(1941)《蝴蝶梦》
第14届(1942)《青山翠谷》
第15届(1943)《米尼弗夫人》
第16届(1944)《卡萨布兰卡》
第17届(1945)《与我同行》
第18届(1946)《失去的周末》
第19届(1947)《黄金时代》
第20届(1948)《君子协定》
第21届(1949)《哈姆雷特》
第22届(1950)《当代奸雄》
第23届(1951)《彗星美人》
第24届(1952)《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第25届(1953)《戏中之王》
第26届(1954)《永垂不朽》
第27届(1955)《在江边》
第28届(1956)《马蒂》
第29届(1957)《环球旅行八十天》
第30届(1958)《桂河大桥》
第31届(1959)《琪琪》
第32届(1960)《宾虚》
第33届(1961)《公寓》
第34届(1962)《西区故事》
第35届(1963)《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36届(1964)《汤姆·琼斯》
第37届(1965)《窈窕淑女》
第38届(1966)《音乐之声》
第39届(1967)《永远走红的人》
第40届(1968)《炎热的夜晚》
第41届(1969)《奥利弗!》
第42届(1970)《午夜牛郎》
第43届(1971)《巴顿将军》
第44届(1972)《法国贩毒网》
第45届(1973)《教父》
第46届(1974)《骗中骗》
第47届(1975)《教父(续集)》
第48届(1976)《飞越疯人院》
第49届(1977)《洛奇》
第50届(1978)《安妮·霍尔》
第51届(1979)《猎鹿人》
第52届(1980)《克莱默夫妇》
第53届(1981)《普通人》
第54届(1982)《火的战车》
第55届(1983)《甘地》
第56届(1984)《母女情深》
第57届(1985)《莫扎特》
第58届(1986)《走出非洲》
第59届(1987)《野战排》
第60届(1988)《末代皇帝》
第61届(1989)《雨人》
第62届(1990)《为戴茜小姐开车》
第63届(1991)《与狼共舞》
第64届(1992)《羔羊的沉默》
第65届(1993)《不可饶恕》
第66届(1994)《辛德勒名单》
第67届(1995)《阿甘正传》
第68届(1996)《勇敢的心》
第69届(1997)《英国病人》
第70届(1998)《泰坦尼克号》
第71届(1999)《莎翁情史》
第72届(2000)《美国丽人》
第73届(2001)《角斗士》
第74届(2002)《美丽心灵》
第75届(2003)《芝加哥》
第76届(2004)《指环王3》
第77届(2005)《百万美元宝贝》
第78届(2006)《撞车》
第79届(2007)《无间行者》
第80届(2008)《老无所依》
第81届(2009)《平民窟的百万富翁》
第82届(2010)《拆弹专家》
202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202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是:《瞬息全宇宙》。
2023年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
最佳女主角:杨紫琼《瞬息全宇宙》。
最佳男主角:布兰登·费舍《鲸》。
最佳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瞬息全宇宙》。
最佳男配角:关继威《瞬息全宇宙》。
最佳女配角:杰米·李·柯蒂斯《瞬息全宇宙》。
最佳原创剧本:《瞬息全宇宙》。
最佳剪辑:《瞬息全宇宙》。
最佳摄影:《西线无战事》。
最佳国际长片:《西线无战事》。
最佳艺术指导:《西线无战事》。
最佳原创音乐:《西线无战事》。
最佳动画长片:《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
最佳纪录片:《纳瓦尔尼》。
最佳真人短片:《爱尔兰式告别》。
最佳化妆发型:《鲸》。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2》。
最佳纪录短片:《小象守护者》。
最佳动画短片:《男孩、鼹鼠、狐狸和马》。
最佳视觉特效:《阿凡达2水之道》。
最佳改编剧本:《女人们的谈话》。
最佳音效:《壮志凌云2》。
最佳原创歌曲:《RRR》,《Naatu Naatu》。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奥斯卡金像奖的历史概况
学院成立
一战后的十年,满目疮痍的欧洲百废待兴,电影业进入低谷。美国电影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好莱坞第一个黄金时代。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一周之后,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提案,学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当红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应运而生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届奥斯卡奖举办一直到今天,奥斯卡奖就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 说法一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说法二
“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说法三
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至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介绍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造型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设计制作
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后为锡、锑、铜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价格
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约价值350美元。
相关法规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相关信息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面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
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
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
成就奖
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
最佳外语片奖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到2012年奥斯卡颁奖礼之前为止,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以13次和12次获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目前只有台湾地区选送的《卧虎藏龙》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特别奖
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
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向往的殊荣。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交由美国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2016年1月22日,奥斯卡奖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次改革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打破奥斯卡奖投票权终身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新的改革措施,每一位新会员的投票权为期10年,如果会员在这10年间仍活跃在电影界,则可再获10年投票权,连续延长两次、即30年后就可享有终身投票权。此外,会员如在此期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或奥斯卡奖,则直接获得终身投票权。对于影艺学院现任会员,新规同样有效。那些在过去10年内不活跃的会员将被转为“名誉会员”,失去奥斯卡投票权。另外,影艺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也将发生改变。目前有51名成员的理事会将为女性和少数族裔新增3个席位。对于那些不在理事会中的普通会员,此次改革也给他们更多参与学院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树立权威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克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86年)里根总统,但里根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罗斯福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又如《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阿甘正传》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而且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争议
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的选择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悬疑
1940年,从第十三届(1940年,应为第十二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
1997年奥斯卡金奖是哪部电影
你问的应该是最佳影片吧,那是《泰坦尼克号》。另附上1997年奥斯卡所有奖项名单:
第70届 (1997年)奥斯卡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 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
最佳女主角 海伦.亨特 (《尽善尽美》)
Helen Hunt, As Good as It Gets
最佳男主角 杰克.尼克尔森 (《尽善尽美》)
Jack Nicholson, As Good as It Gets
最佳女配角 金.贝辛格 (《洛城机密》)
kim basinger, l.a. confidential
最佳男配角 罗宾.威廉斯 (《心灵捕手》)
Robin Williams, Good Will Hunting
最佳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泰坦尼克号》)
James Cameron, Titanic
最佳摄影 《泰坦尼克号》
Russell Carpenter, Titanic
最佳改编剧本 科帝斯.汉森 (《洛城机密》)
brian helgeland and curtis hanson, l.a. confidential
最佳原创剧本 马特.戴蒙 (《心灵捕手》)
Ben Affleck and Matt Damon, Good Will Hunting
最佳艺术指导 彼德.拉蒙特等 (《泰坦尼克号》)
Peter Lamont, Titanic
最佳音响 汤姆.约翰逊等 (《泰坦尼克号》)
Gary Rydstrom, Tom Johnson, Gary Summers and Mark Ulano
最佳剪辑 哈里斯等 (《泰坦尼克号》)
conrad buff, james cameron and richard a. harris
最佳作曲 安妮.杜德里 (《一脱到底》)
Anne Dudley, The Full Monty
最佳音乐配乐 詹姆斯.霍钠 (《泰坦尼克号》)
James Horner, Titanic
最佳原创歌曲 《泰坦尼克号》之《我心依旧》(My Heart Will Go On,)
Titanic, James Horner and Will Jennings, music and lyrics
最佳视觉效果 罗布特.拉各托 (《泰坦尼克号》)
robert legato, mark lasoff, thomas l. fisher and michael kanfer
最佳服装 戴波拉 (《泰坦尼克号》)
deborah l. scott, titanic
最佳音效剪辑 汤姆.贝尔福特 (《泰坦尼克号》)
Tom Bellfort and Christopher Boyes, Titanic
最佳化妆 里克.巴克尔 (《黑衣人》)
Rick Baker and David LeRoy Anderson, Men in Black
最佳短动画片 Geri's Game (Jan Pinkava)
最佳短片《签证与道德》(Visas and Virtue )(Chris Tashima and Chris Donahue)
最佳记录片 (长片)《遥远的家》(The Long Way Home)
Rabbi Marvin Hier and Richard Trank
最佳记录片 (短片)《治病的故事》(A Story of Healing)
Donna Dewey and Carol Pasternak, producers
最佳外语片 《角色》 (Character)(荷兰)
其他奖项:
荣誉奖 斯坦力.多南(stanley donen)
戈登.e.索耶奖 堂.艾瓦克斯(don iwerks)
求历年来奥斯卡提名和获奖的动画短片~~~
(年份为获奖年份,颁奖年为次年。即10年份获奖作品为11年奥斯卡颁奖作品。)-
1932
花与树
1933
三只小猪
1934
乌龟与兔子
1935
三只小孤儿猫
1936
乡巴佬
1937
老磨坊
1938
公牛费迪南德
1939
丑小鸭
1940
银河
1941
借一只爪
1942 (
元首的面孔
1943
扬基都德鼠
1944
老鼠的麻烦
1945
请安静!
1946 (
猫的协奏曲
1947 r
小鸟派
1948 小孤儿
1949 (
臭美公子的追求
1950 砰砰杰瑞德
1951
两个火枪鼠
1952
老鼠约翰
1953 (
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
1954
马鸪飞去时
1955
飞毛腿冈萨雷斯
1956
马鸪先生的小车
1957
吃鸟瘾
1958
勇敢骑士兔八哥
1959 (
月亮鸟
1960 (
马罗
1961 (
代用品
1962 (
洞
1963
评论家
1964 (
粉红色的芬克
1965
线恋点
1966
赫伯·阿尔帕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
1967 盒子(
1968
小熊维尼与大风吹
1969
做一只鸟真不易
1970 -
总是对的就是对的吗?
1971 (嘎喳嘎喳的鸟
1972 (
圣诞颂歌
1973
弗兰克影片
1974 星期一闭馆
1975 伟大
1977 (
沙堡
1978 (
特别快递
1979
每个孩子
1980
苍蝇
1981 (
摇椅
1982
探戈
1983
纽约冰激凌
1984 (
哑迷
1985
安娜与贝拉
1986
希腊悲剧
1987 (
种树的牧羊人
1988 (
锡玩具
1989 (
平衡
1990
动物悟语
1992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
1993 (
超级无敌掌门狗:裤子错了
1994
鲍伯的生日
1995
超级无敌掌门狗:九死一生 A Close Shave
1996 (
追寻
1997 (
棋逢敌手
1998
棕兔夫人
1999
老人与海
2000
父与女
2001
鸟!鸟!鸟!
2002
恰卜恰布
2003
裸体哈维闯人生
2004 瑞恩
2005
月亮和孩子
2006
丹麦诗人
2007
彼德与狼
2008
回忆积木小屋 つみきのいえ
2009 (
商标的世界
2010 (
失物招领
2011
神奇飞书
以上,详情百科上搜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