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原本是指什么?
东床快婿原本是指什么?原本是指的王羲之
“东床快婿”原本是指谁,“东床快婿”说的是谁
东床快婿指的是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皆指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东床快婿文言文阅读理解
1. 东床快婿的文言文的意思
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姣婿”“东床佳婿”“东床之选”( 佳婿的人选)“东床坦腹”“东床娇客”。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19则。【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
【译文】 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丞相对郗鉴的信使说:“您往东边厢房(去看吧),任意选择。”
门生回去后,禀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听说(太傅)来寻找女婿,咸都变得不自然了。唯有一位公子,在床上坦露胸腹躺着,好像没有听到这事一样。”
郗鉴太傅说:“这个正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去)打听,才(发现)是逸少,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氏的族谱上记载:“逸少,是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妻子,是太傅郗鉴的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 【注释】1、郗太傅:即郗鉴(269-339),字道徽。
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
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后司马睿以朝廷名义,命其代理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守邹山。
任职三年,治绩卓著,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永昌初年,拜为领军将军。
后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以抗王敦,为其所忌,征还为尚书令。太宁二年(324),被明帝任为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事后以功封高平侯。
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等同受遗诏辅成帝。成帝继位,迁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苏峻之乱,郗鉴与陶侃等共同率军讨平。事后,升任司空,加侍中,封南昌县公。
咸康四年(338),进太尉。拒绝庾亮废王导建议,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
咸康五年(339)卒,年七十一。成帝遣御史持节护丧事,追赠太宰,谥文成。
葬于微山湖东岸郗山之上。郗鉴工于书法,现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
又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2、京口:六朝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原属扬州吴郡丹徒县。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
东吴建国,隶典农校尉。西晋属扬州毗陵郡。
东晋南渡,曾为侨徐州及侨东海等郡治所。义熙六年(410),收复徐州旧地;宋永初二年(421),改侨徐州为南徐州,侨东海郡为南东海郡,仍为治所。
刘裕发迹于此,宋时称为“北京”。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 东吴在此置卒戍守。
东晋南渡,征北﹑镇北﹑安北﹑平北等将军府及北中郎将府常设于此,因有“北府”之称。东晋末年北伐,疆土扩至淮北,京口的军事地位始渐下降。
南齐永明二年(484)桂阳王萧铄为南徐州刺史,罢京口军府,梁末侯景之乱,江北沦陷,在京口复置重兵。3、王丞相:即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
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之乱”平定后,进位太保。
太宁三年(325),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
咸和四年(329)“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
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信使;使者。这里指郗鉴派去王丞相府的门生。
如《资治通鉴》:“宜急追信改书。”《越绝书》:“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粜于吴。”
《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5、嘉:嘉许;赞许;称赞。
6、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章惇)坦腹而卧,适子。
2. 关于王羲之“东床快婿”的翻译
When Qiu Xi Kam-law to his disciples in order to lead, guide to make the concept of children all over the East Room. Disciples return, that Kam said: "Wang and Zhu Shao-kai, ran a letter to the *** ell, salty self-restrained. The only people in the East-bed Tan Fu food, if not *** ell alone." Kam said: "is this Jia Xu evil!" Visit of, is Xi's also, then submitted the wife of the woman.。
3. 东床快婿的译文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璇,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 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 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雀屏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纯手打,望纳之。.
4. 东床快婿的主要内容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
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雀屏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
当他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5. 东床快婿大概的内容是什么
"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6. 东床快婿、成龙快婿中“快”字何解
东晋时,王家和谢家都是大的家族,社会地位高,时人称他们为“王谢”。
我们看羊土谔的诗:“山 *** 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就可相像出来,王、谢家的地位是多么崇高了。 正因为王谢是大家,当时的太尉郗鉴,就想在王家挑选女婿。
郗鉴这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 珠。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郗鉴觉得王家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 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 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 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 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 衷。郗府管家回去向郗鉴报告:“王家的少爷个个都好,只是他们听到了相公要挑选女婿的消息以后,个个都打扮得齐齐整整,装模作样的循规蹈距;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那个人就是我所要的好女婿!”于是马上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就是王羲之。郗鉴来到王府,见到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现在我们流传的“东床坦腹”、“东床快婿”的成语,就是指这个故事。 郗鉴为什么会选中王羲之呢?他大概认为这个青年纯真,不矫饰做作,而且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精 力集中于其书法事业上,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人们赞扬朋友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好丈夫时,常恭贺他有个“乘龙快婿”,谁也知道这是指好的、合意的女婿。其实,这只是解释了“快婿”,因为“快”有合宜、快意的意思。
“乘龙”何解呢?为什么要说“乘坐飞龙”呢? 这是从《列仙传》记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中来的。春秋时期,秦穆公最喜欢的小女儿弄玉,不仅活泼聪颖、美艳伶俐,而且能歌善舞,还吹得一口悦耳的竹笙。
有一天夜里,她梦见太华山的一名英俊男子,骑着彩凤凰来到她住处的楼台,说是玉皇大帝叫他同弄玉小姐结成良缘。 说着他拿出自带的玉箫,吹起动人心弦的曲调,弄玉听得如醉如痴。
一觉醒来,弄玉赶忙向父亲报告了梦境中的奇遇。秦穆公早就想为爱女打个好丈夫,立即派人去太华山寻找吹箫人。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叫萧史的潇洒于年被带到秦穆公面前,他拿出玉箫一吹,声音曲调优美无比,秦穆公惊喜万分,立即答应将弄玉许配给箫史了。 这小两口儿和谐美满,萧史还教弄玉也吹得一手绝妙动人的箫音。
一天晚上,他俩赏月时,突然一条金龙和一只紫凤飞落楼台。萧史终于告诉弄玉,自己是天上神仙,奉命来人间同她婚配,现在是回天宫的时候了。
说完,萧史乘龙,弄玉骑凤,双双飞往仙界。 此即,“快婿”“乘龙”的缘由。
"东床快婿"的典故跟谁有关
东床快婿指的是王羲之。
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解释 东床快婿、乘龙快婿 这两个成语。有何异同?
东床快婿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吾一向崇敬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职辖区,吾死后就葬于此。”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后来,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由此衍生的相关词语】
东床娇客 :dōnɡ chuánɡ jiāo kè 同"东床娇婿"。
东床客 :dōnɡ chuánɡ kè 指女婿。
东床坦腹 :dōnɡ chuánɡ tǎn f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后因以"东床坦腹"代指女婿。
东床娇婿 :dōnɡ chuánɡ jiāo xù 对女婿的美称。
东床姣婿 :dōnɡ chuánɡ jiāo xù 同"东床娇婿"。
东床佳婿 :dōnɡ chuánɡ jiā xù 同"东床娇婿"。
东床之选 :dōnɡ chuánɡ zhī xuǎn 谓佳婿的人选。
东床:指女婿,见上
乘龙快婿 ( chéng lóng kuài xù )
【解 释】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才貌双全的女婿。
【出 处】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称赞别人的女婿
【示 例】 峻青《海啸》第三章:“实际上,谁也不知道他申家大院里什么时候有了这幺一个威风凛凛的~。
【近义词】 骐骥才郎
【典 故】
相传春秋时代(约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
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著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