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硬盘接口类型图解
3.5寸硬盘有IDE和SATA接口接口。上面是ide下面是SATA接口m2固态硬盘接口类型图解
M.2接口是一种新的主机接口方案,可以兼容多种通信协议,如sata、PCIe、USB、HSIC、UART、SMBus等。M.2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接口标准,取代了原有的mSATA接口。M.2在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传输性能上远远优于mSATA。固态硬盘接口,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
1.SATA 3.0是最常见的SSD接口。固态硬盘的SATA接口类型图示(最常见)这是SATA3.0修订版(简称SATA 3.0或SATA 6Gbps)。表示使用SATA 3.0修订版标准,比SATA 2.0修订版更快。它是SATA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其实SATA 6Gbps接口是一个不太标准的说法。正确说法是SATA III(SATA3.0),接口速度6Gbps。当然,大家都习惯这么说。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接口。大部分人买的硬盘都是用这个接口的。SATA 6Gbps(SATA3.0)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成熟,可以充分发挥主流SSD的最大性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电脑主板可能只有SATA2.0,这种接口由于最高支持速度有限,无法充分发挥SSD的性能。所以一些电脑比较旧或者主板比较老的电脑用户,一般不建议升级SSD,除非更换支持SATA3.0的主板。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移动硬盘有哪几类接口?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那为可以告诉我吗?移动硬盘有哪几类接口?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移动硬盘按外置接口来分有四种类型:并行接口、USB接口、IEEE1394接口及SATA接口,它们的内置接口大都为IDE接口, 是配合IDE接口的硬盘使用。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硬盘接口有哪些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光纤通道和SAS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当前比较常用的是SATA接口,比较普遍的了
这个硬盘接口是什么型号,多少针的?
现在,一般就是两种,一种是IDE口,就是用排线的那种,一种是SATA,也就是串口,用红色数据线连接的。
硬盘的接口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上用的有IDE和串口,串口比IDE的快 IDE(ATA)和SCSI,而IDE又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3(Fast ATA-2)、ATA-4(它包括Ultra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与Serial ATA(它包括Ultra 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其中前三种接口(ATA-1/2/3)目前已淘汰了,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为Ultra ATA/66(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66.7MB/s),而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则为Ultra ATA/100(此硬盘接口标准是于2000年6月2日在美国正式确立的,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00MB/s)。 一般是服务器用的
SATA有两种
一种是150M/S的2.0标准的
一种是300M/S的3.0标准的
IDE一般是133M/S或100M/S的
IDE又叫并口
SATA是串口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这是1985年由Compaq公司以IBM PC/AT及其兼容机为基本架构开发研制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硬盘接口标准,其鲜明特点是硬盘电路板上内建了硬盘控制器、采用40芯电缆联接、支持联接2个容量528MB的硬盘。这种接口以PC/AT机为基础架构,因此称为AT接口,也由于将硬盘本身的控制电路以及硬盘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因此也称为IDE 接口。AT接口成为一种标准后,正式定名为ATA(AT Attachment)接口,这是第一代ATA-1标准。
2.EIDE(Enhanced IDE)增强型IDE
由Western Digital、Seagate等公司于1994年开发研制,主要解决了ATA-1标准与BIOS的容量限制,即支持在LBA方式下超过容量528MB的硬盘,同时将最高数据传输率由ATA-1标准的8.3MB/s提高到16.6 MB/s。EIDE为第二代ATA-2标准。不久出现ATA-3标准,它是在ATA-2标准基础上增加了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监视分析报告技术以及可以设定密码的安全技术。
3.Ultra ATA 33/66/100/133 IDE
1996年后开发的各种IDE硬盘接口标准主要将目标集中在硬盘外部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上。1996年由Intel、昆腾公司合作开发了Ultra ATA/33(ATA-4)标准,其外部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33.3MB/s;1998年昆腾公司率先推出Ultra ATA/66(ATA-5)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66.6MB/s,但需要采用80芯数据线,以解决串扰问题;2000年6月,出现了Ultra ATA/100(ATA-6)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100MB/s;2001年7月,迈拓公司推出Ultra ATA/133标准规范,传输速率提高至133MB/s。
4.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标准
这是目前除了IDE接口标准外的另外一种接口标准,它采用了总线专用技术,可并发操作,并行传输和存取多个SCSI设备数据,可独立于CPU工作,有效减少CPU负荷。目前SCSI标准具有SCSI-1、FAST SCSI、Ultra/2/3/4 SCSI几种,其数据传输速率为5~320MB/s。SCSI标准接口硬盘价格昂贵,主要应用在各种企业级用户和各类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