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爷大还是阎王大
神话里城隍爷和阎王肯定是阎王比较大。
城隍爷和阎王爷比起来肯定是阎王爷要大一些,阎王爷相当于是城隍爷的上司。因为阎王爷是掌管整个冥界,就是阴间的老大,而城隍爷则是一个地方官员,一个地方区域的阴间官吏。
城隍跟阎王谁大?
城隍跟阎王谁权力大?阎王的权力大: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是真正专门负责人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官职,而且不是神,称呼为城隍 判官等)。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王爷”、“阎魔王”,为阴曹地府中的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为左膀右臂。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主管池城的神是 东岳大帝 城隍 阎罗王 牛首阿旁
城隍古代的城市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当然不能没有一位城神。于是城隍爷应运而生、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最早见于史籍的城隍庙,是三国东吴芜湖城隍庙,迄今已1700余年。但其时城隍爷的影响似乎还不那么大。南北朝时,有一次梁朝军队攻打位于现今河南信阳境内的郢城,在上游筑封锁线,用芦苇堵塞船路,断绝城中粮草,使郢城成为孤城。城中粮草将尽,军民不由恐慌。守城的北齐将领慕容怦为了安定民心,便带上车往城中的城隍庙析请保佑。数日之后,惊雷电闪,暴雨狂风,江水猛涨,将梁军芦苇全都冲走,打破了封锁。城中北齐军民认为这是城隍爷显灵,暗中相助,士气顿时大振。慕容严乘势率军出击,将梁朝军队杀得大败。自此,城隍爷威名远扬,影响日渐扩大。到唐代,城隍信仰已相当普遍了。
道教见城隍在民间影响日显,便插手进来,将其纳入道神系统,称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不但可以暗中保护城市安全,而且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同时,又利用佛教的阴间、地狱之说,称城隍爷管领一城亡魂。
到了明代,朱元库对城隍爷倍加青睐,建国伊始,即传旨"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于是城隍爷的地位更加高贵。朱元球并命令分封各地的藩王要亲自主祭城隍爷,各府、州、县的城隍,也必须由当地最高长官主祭
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阎王爷又称鬼界之王,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城隍爷是冥界的小地方官,而阎王爷是鬼王,他既是鬼,又是神,他掌管着整个冥界,是至高无上的。
总而言之,阎王爷就是冥界的帝王,冥界至高无上的存在。说一下城隍爷。这位爷的权利也不小,他是我们民间城池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冥界的地方官,是负责人一生福禄寿和恶罚明的官,这权利也不小了。
“阎王的墨,判官的笔,城隍的账本”下一句是什么句
判官是阴司的官名,按古代的官制,相当于封建社会衙门里的经承、押司、录事参军、掌书记、司马之类的官职,既可以是小吏也可以是高官。因为古代官府的特点是司法和行政职权不分,所以判官不仅仅是审判员那么简单。如果用一个现代词汇形容,判官相当于各级政府里的秘书一职,最普通的秘书只是个办事员,而秘书长却是常委。判官也是如此,是一个群体,小判官们只是各级城隍老爷的助手,而最有名的四大判官——钟判、陆判、崔判和最神秘的阴阳判(阴阳家创始人三清之一灵宝道君的大弟子)相当于地府的正副秘书长们,协助阎王爷对地府进行管理。城隍既是地方的保护神也是阴间的地方官,明太祖朱元璋执政后,依人间之行政区域划分而分等级敕封,所以城隍是阴界各级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也分级别的,县有县城隍,府有府城隍,省有省城隍,省上面的城隍叫三省都城隍,管辖的区域包括三个省相当于于我国建国时曾设置过的大行政区。最大的城隍是天下都城隍,相当于阳间的亲王,直接对十殿阎君负责。综上所述,城隍也是个群体,主要负责对其管辖区域内的鬼神精怪进行管理以及保境安民等事宜诸如祈雨、求晴、祈福、禳灾,在天灾、兵乱时保护城池和居民。